IMG20210131113524.jpg

第二次梯次的「台灣傳統建築」戶外研習活動於1月31日進行,早上參訪霧峰林家花園(萊園)和林獻堂博物館;下午的行程預定參訪霧峰林家花園的景薰樓和蓉鏡齋。

依照我寫文的內容和速度,這篇也只能著磨於早上的行程。我們一行人抵達明台高中。高聳的標牌「林獻堂博物館 霧峰林家花園」。

IMG20210131093849.jpg

 

林獻堂博物館內的導覽由明台高中資深的國文老師許老師介紹整個館內的收藏。

144816873_427358445263996_7034417782910766033_n.jpg

館內禁止拍照,所以用心聆聽許老師精彩的說明。館中展出每一件家具、飾品、文物,背後均有其歷史故事。透過這些器物的展示,不僅可以一窺昔日豪門的生活起居,亦可欣賞台灣精湛的手工技藝,及精緻華麗的文化,讓我們對當時的生活方式有更深的認識與瞭解。因此,走入林獻堂博物館,可說閱讀了一部林獻堂先生的傳記。

許老師一路解說著林家歷史及921地震後,現任董事長林女士的重建辛苦歷程。保留的傢俱,諸如鑲貝殼的床(貝殼鑲在木頭)、天官賜福、萬年龜千年鶴燭台、四區八椅等,令人瞠目結舌。更強調林家懂得佈施和廣結善緣,所以一路走來,家業宏偉。尤其對梁啟超和櫟社的詩詞,高度的讚賞,情之所致,高歌一曲。(您見過導覽唱歌嗎?唱的就是那些詩詞的創作譜曲。)

唯一可讓我們拍照的就是這幅台中潭子地方的耆老「澹廬老人傅錫祺」(櫟社社長)的詩。條件是,我們一定要替傅老打廣告,大家相傳及延續其詩賦。

IMG20210131104701.jpg

東風料峭小寒天 心感宣城割半氊 投刺例書恭賀字 新年未必勝他年

祇寫吟詩寫麥光 不知應世有多方 追來諫往從今悟 背地高歌學楚狂

昭和丁丑錄己己 元旦書感次人韻

是不是非常感傷呢?大家有機會去登錄參訪,如果是許老師導覽,在她的抑、揚、頓、挫的語調下,會帶你穿越時空彷彿與古人對話的情境中。

博物館導覽結束後,在集合等候的時間,正好明台高中的副校長林家後代子孫和老師相識,寒暄及歡迎大家來訪,真是倍感親切。

143306998_448679642949044_4286618182224571365_n.jpg

 

此刻萊園前的梅花,少許的綻放,不雅於最近大家瘋狂追櫻的美。

IMG20210131111243.jpg

 

接下來的時間,就要交還給鄭老師帶領我們欣賞台灣三大名園之首的霧峰林家後花園。1893年林文欽先生中舉後,為感激其母羅太夫人養育之恩,建花園供母親頤養天年,並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命名為「萊園」。園區有萊園十景、國定古蹟五桂樓、飛觴醉月亭、木棉橋等。

下圖即是萊園的入口,入口的水泥橋,早期是木橋,名為木棉橋,係因橋畔種有木棉樹。

IMG20210131094619.jpg

 

萊園入口早年為一個四方亭,1921年改建為仿鐘鼓樓型、西式風格的白壁園門。比較特別的是其內外兩側的立面造型不同。下圖的面向比較傾向於日式或中式。

IMG20210131111402.jpg

 

另一面在進入後,比較是歐式風格。

IMG20210131111503.jpg

 

像這樣的小門,原先有5-6個,921地震後只剩2個,就是下圖可見的2個小門。

IMG20210131111711.jpg

 

座落在地上的是921地震後,原建築移至此,可與上圖復建後的小門屋頂比對。

IMG20210131111558.jpg

 

IMG20210131111641.jpg

 

散落在草皮上的也是地震前的建物,沒有復原,就如此擺設。

IMG20210131111758.jpg

 

「鐵砲碑」是紀念霧峰林家在清領時期一段壯烈往事。相傳原有一尊鐵炮陪襯,現已不復見。

IMG20210131111948.jpg

 

IMG20210131112104.jpg

 

旗桿座遺蹟。

IMG20210131112348.jpg

 

林文欽先生銅像。在1935年由日人後滕泰彥所鑄,原立於夕佳亭,1945年改移到現址五桂樓的後院。銅像基座的美麗磁磚。

IMG20210131112609.jpg

 

IMG20210131112728.jpg

 

IMG20210131113329.jpg

 

五桂樓的背面,二樓有「步蟾閣」的匾額。

IMG20210131112559.jpg

 

IMG20210131113309.jpg

 

上二樓的階梯底座是原有的建築,已是古蹟,921地震沒有對它造成損壞。

IMG20210131113118.jpg

 

二樓與一樓不相通,是各自分開進出的。舊時於飛觴醉月亭中演戲,羅太夫人就在二樓看戲。

IMG20210131113229.jpg

 

下圖是二樓現在的擺設。

IMG20210131113358.jpg

 

五桂樓周邊的美。

IMG20210131113407.jpg

 

IMG20210131113524.jpg

 

小習池、荔枝島和飛觴醉月亭。

IMG20210131113552.jpg

初建時為三面有牆的軒亭,作為羅太夫人欣賞戲曲的戲台。羅太夫人去世後,此亭轉為文人雅士聚會、把酒論詩詞的場所。當時文人常醉飲望月,樂而擲觴,所以就用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飛羽觴而醉月」的典故,取名為「飛觴醉月亭」。地震中飛觴醉月亭受損頗重,2000年重建時,林董事長不僅一磚一瓦都按原樣式重建,甚至必須恢復原本的色彩,為此特別運用了林獻堂調製的「中部藍」,這種明亮的色彩為整個建築帶來清新脫俗的氣息,重現日治時期「萊園雨霽」的美景。

五桂樓的正面照。五桂樓是以霧峰林家頂厝五個堂兄弟,並以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之意,期許五位堂兄弟媲美竇燕山的五個兒子,個個揚名於世。並於樓前種植五棵桂樹代表五兄弟。(桂樹現已不在)。

IMG20210131113800.jpg

介於荔枝島和五桂樓的是虹橋。原本島與樓之間僅以竹竿橫跨,人要上歌台要藉著舟楫為交通工具,後因不便,才築木橋,1932年改為水泥橋。

飛觴醉月亭的四根柱子留有林階堂先生親題的詩句:「月明池影一樓靜,風動梅花隔崦香,香飄丹荔風三面,綠蘸清池水一奩」,描述其周遭的景緻,淋漓盡致。

IMG20210131114246.jpg

 

小習池的功能有二種說法,一為風水池,另一為當初挖掘建材建成。

IMG20210131114343.jpg

 

郭雪湖畫展有一幅畫,名為霧峰萊園,與下圖的遠方小門頗為類似,不過,卻又有不同,耐人尋味。

IMG20210131114616.jpg

 

磚塊、石頭、古牆,層層的感覺都不同。

IMG20210131114639.jpg

 

一樓內的傢俱擺飾。

IMG20210131114809.jpg

 

IMG20210131114832.jpg

 

仰望二樓,格外有不同的氛圍。

IMG20210131115610.jpg

 

即使側面的檔風/雨板,懸魚、封屋岩側面,毫不遜色。

IMG20210131115904.jpg

 

IMG20210131115642.jpg

 

大家在五桂樓前來個大合照。猜猜看,我在那?

20210131-01.jpg

 

林氏祖塋。

IMG20210131120052.jpg

 

正中是羅太夫人之墓,左右為林階堂和林獻堂之墓。古墓建地很廣,旁邊有兩頭鎮墓用的石獅和石象。很特別的是墓地的建造,都有堪輿師,水泥師落款。

IMG20210131121630.jpg

 

IMG20210131121242.jpg

 

IMG20210131121455.jpg

 

石頭公,為林氏祖墳的后土。由一大卵石雕刻人的五官,背部有貝殼飾物。

IMG20210131120144.jpg

 

萊園一家石,為明台高中第一任校長林攀龍先生所立,因為注重師生情誼,故以此為校訓。

IMG20210131122257.jpg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1922年建立。

IMG20210131122229.jpg

 

寫的人不同,不同輩,當然字也不同。

IMG20210131122809.jpg

 

視覺上,四根柱子也不是挺直的。現場看更清楚。不知意義為何,還是本來就如此?

IMG20210131122838.jpg

 

礙於時間的關係,如千步磴、望月峰、夕佳亭也是一眼飄過,下回有時間,可自行前來慢慢觀賞,一次要細細的看完,似乎半天的時間是不夠的。

1月31日,下午將會參訪景薰樓,待續~

 

林家花園(萊園)和林獻堂博物館: 官網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萊園路91號

電話:04-23391761

開放時間:8:00~18:00,全年開放

 

閱讀延伸:

【南投】我的台灣傳統建築學習日誌-摘星山莊

【南投】我的台灣傳統建築學習日誌-霧峰宮保第

arrow
arrow

    鐵蓮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