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出發的航班是:桃園中正機場第一航廈 => 香港 => 杜拜 => 突尼斯,各位可想而知,搭了三班飛機,全圑34人抵達突尼斯,已經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了,興高彩烈外,其實也很累。雖然,突尼斯是突尼西亞的首都,但是機場不大,也沒有WiFi(這對我們這一團真的是很大的殺傷力,日後各位可見一、二),行政效率也沒有我們那麼骨力啦!
當大家忙於提領行李時,團員之一的黃大嫂,行李沒有跟上,我們領隊非常的能幹(帶33人好大的一團呀),不影響行程下,馬上聯繫當地及台灣相關人員,確認行李未到後,由後勤人員追蹤,隨即帶大家展開行程。話說,我為什麼要寫這段,因為一般人如果是遇到此事,一定大為影響日後旅遊心情,可是黃大嫂初看是有點無奈,可是確認行李未隨機到突尼斯後,卻也不急不徐、不慍不火,沒有牽連其他團員或領隊的心情;再加上黃大哥也跟大嫂一樣,隨緣、隨遇而安。這點從日後的相處上得知,他們見過的世面,造就出包涵及廣納的氣度,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出機場後,旋即開往突尼斯市區,沿途風光,讓我這位第一次跨上非洲的新鮮人倍感興奮!
由車窗望外的景緻,說不出無限的好奇!
這是突尼斯湖
我們下機日期是2014.03.30下午3點多了,照預定行程是要拜訪突尼斯舊城區、迦太基和西迪博賽德,礙於我們出關後稍有延誤些,領隊安排今天先到突尼斯舊城區和西迪博賽德,迦太基明天早上還有充裕的時間,這更動一點也不影響我們的行程。然而我這篇也只能先著墨於突尼斯舊城區而已,西迪博賽德又是另一篇了。
在我們車子行進中,這一團的領隊是王敬熒小姐(帥妹一個,日後很多機會可以見到她很多細心及瀟灑的一面哦!),另一位是當地導遊是瓦索(譯名,比較正確的發音是歪鎖,好笑唄~),二位都是帶團經驗多且資歷很深的好導遊。敬熒一路上都在車上介紹當地歷史背景及景點的說明,每每我聽完後,宛如讀了一本歷史書,非常的精彩,且極具吸引力。
進入市區前的鐘樓
突尼西亞位於北非,東北部緊鄰地中海。突尼西亞有兩個鄰國,分別為西方的阿爾及利亞(公共國界線長965公里)與東南方的利比亞(公共國界線長459公里)。突尼西亞因其坐落於國家北方的首都突尼斯而得名。「突尼斯」一詞由腓尼基人崇拜的守城女神演化而來。
突尼西亞最有名的是在2011年,爆發茉莉花革命,最後成功推翻本·阿里的政權,並且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廣大的迴響。這革命的由來是因為突尼西亞南部城市西迪布吉德,一位26歲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拉著一部攤車在街上販賣蔬菜水果,但因為沒有申請擺攤執照而被警察部門沒收攤車。不久之後,他因為抗議警察執法而於2010年12月17日自焚,導致一連串反政府的示威抗議,意外引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反政府示威,要求總統扎因·阿比丁·本·阿里下臺;不敵民意壓力下,本·阿里下臺並將權利交給總理穆罕默德·加努希暫代職務,被迫結束多年強人統治。
城市區中仍到處可見當時留下的塗鴨牆
路過警政廳時,仍可見當年留下的拒馬蛇籠
突尼斯,因經歷過法國的殖民,讓突尼斯在阿拉伯文化的背景下融合了法國文化,城內佇立一座「凱旋門」,將突尼斯二分為新城市區(New Town) 與舊城市集(Medina),舊城也是最能體會市井小民生活的所在,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明令為世界珍貴遺產之一。下圖就是我們抵達的「凱旋門」。
下車開始步行進入舊城市集(Medina, 麥迪那),整座突尼斯的麥迪納已於1979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址。目前老城區的風格主要是保存了13世紀哈夫斯王朝Hafsid periods和17~18世紀土耳其王朝Turkish periods的老城佈局及特點。
也許已太晚了,再加上天上飄著細雨,多數店家都早早收攤了
巷弄之間總是可以遇見很多拼繪
很有特色的老門
很多建築物…都有古蹟証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二樓的小女孩看到一堆觀光客(就是我們啦~),也俏皮的吐舌頭說
我趕快去做國民外交,將手上餅乾送她,也讓好友幫我留下美美的回憶
出了「凱旋門」為新城區,是突尼斯市最繁華的布爾吉巴大街Bourguiba Avenue,即下圖,此街被譽為突尼斯的香榭麗舍大道,道路中間是人行道,路樹四季常青,兩旁建築可謂東西合璧,銀行、商店坐落其中,據領隊說這條街很值得逛一逛。可惜已晚,我們要往下一站說。(還有,我的照片拍的不好說,大家醬就一下咩~)
街邊咖啡店,喝上一杯,體驗突尼斯輕鬆的一面
對比好友Drinker攝影達人的照片…可知我的小傻多麼輕便普普說~
受限於時間要趕往西迪博賽德,我們第一天只拜訪一下下,出市區時仍有軍警站岡
第二天中午(2014.03.31),我們出發前往開路安之前,再繞到舊城區的另一邊,繼續參訪
相對的,這一區就熱鬧非常,而且塞車說
進入舊城區前,路經下圖的「計程車」集結站
當地的計程車特色,就是載客的箱型車,有不同的起迄站,搭滿客人就上路,很不一樣吧!
抵達(Medina, 麥迪那),可見下圖的…我忘了是市政廳還是財政廳,右手邊還有座紀念碑
從前圖的市政廳還是財政廳對面進入,沿著行政中心進入舊城區
行政中心前可望見1616年鄂圖曼土耳其建造的Sidi清真寺八角型鐘塔
這裡我們逗留了一會,又巧遇好多熱情的朋友
好友跟這位熱情的朋友點頭示意要拍照,他老兄樂的很,因為他身披突尼西亞國旗
可惜他不會說英語,我又不會法語和阿拉伯話,全都用世界共同的語言「笑」來傳達善意
他身後的一對夫妻,看我們很搞笑,也加入我們的對話,而留下這一幕
這對會說英文,得知我們遠從台灣而來,眼光都特別的亮(說實在我也不是很確定他們真的知道台灣在那裡,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很友善且有禮貌…呵呵,往自己瞼上貼金說!)。女的是匈牙利人,男的是腓尼基人,女的剛由匈牙利來突尼西亞,才新婚三個月,預計待到十月份,兩人就會到匈牙利住一段時間。然後,就會飛來飛去吧~
有時候心想,台灣很小,只要出門,我絕對會願意且自豪地說我們來自台灣
我們不能讓世界孤立我們,不能隔絕自己,走出去,也是一種國民外交
您說是嗎?不會外語沒關係,世界共同的語言「笑」,沒有人會拒您於千里外滴!
2014.03.30與31 日誌
附註:我的合照仍舊特別感謝照片提供的好友們 – Drinker, Karen, Bonnie and Joy,後續分享的格文將陸續出現大家的支持。
參考資料來源:
1.巨匠旅遊參考資料:http://www.artisan.com.tw/TripIntroduction.aspx?TripNo=T20130710000002&Date=2014%2F03%2F29&type=QR
2.領隊王敬熒小姐口述…讚!
3.維基百科 – 突尼西亞:http://zh.wikipedia.org/zh-tw/%E7%AA%81%E5%B0%BC%E8%A5%BF%E4%BA%9E
4.茉莉花革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c%89%e8%8e%89%e8%8a%b1%e9%9d%a9%e5%91%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