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鼻頭草原半日行之後,下午來訪傳說中網傳秘境:溪仔口。溪仔口是屏169公路盡頭小海灣,與牡丹鄉旭海村的琅嶠-卑南道(舊稱阿塱壹古道)同列台灣唯二沒有公路的海岸線,溪仔口海岸有礫灘及珊瑚礁,景色絕美,被當地人號稱「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沒有人」。
6月1日下午「溪仔口」的生態導覽行程,也是由我們的圓仔花領隊事前在懇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網站上預約,並由滿州鄉里德社區的導覽員進行導覽。
當天在里德社區用完午餐後,我們的導覽大哥劉先生來了。哦!不是喔!出發前圓仔花就跟我們提到這個小插曲。此「留」非彼「劉」,是留校查看的留。這樣的自我介紹,令人印象深刻,絕不會忘記。
我們從里德社區協會出發到溪仔口約7公里,需靠接駁車,我們分成二輛出發;載我們的年輕人自稱阿倫,產業道路,上山下坡,拐左轉右,急轉髮夾彎等等狀況(這里程也不好拍,只好用寫的),都難不倒他。他說今天是義務回來幫忙,真是有心。到達屏169鄉道盡頭,「留」導覽接我們的入口,留大哥用地圖來介紹我們下午的行程,準備從溪仔口步行到烏鼻頭海岸,回程循原路回到起點,來回2公里。哇!真的很輕鬆。
我們開始出發,這條一路下坡的小徑,正是留大哥生態導覽的最佳路線。大約需走1公里的林道,即可抵達溪仔口。
自高處眺望溪仔口海岸線,即是名不虛傳的「阿朗貳」,是否跟「阿朗壹」神似呢?
上圖中下的房子(小小的藍色屋頂)是前國軍海軍陸戰隊駐守基地,留大哥說因為兵力不足,在民國82年以後改為海巡署駐守,然而在莫蘭迪颱風侵襲後,撤哨後就閒置至今。
而在遠方,海岸線的盡頭,停著一艘擱淺的「巨龍號」。原訂在我們去的前幾日準備要拆卸拖離,卻仍未動工。
阿朗壹有的,阿朗貳也有...紫花長穗木。
找一找「台灣長蝸牛」在那?
放大看看,果然跟我們後院的蝸牛長的不一樣。
似乎在此地的植物都特別不一樣,連月桃花比起北部的都碩大許多。
這是什麼,我都忘了~
到溪仔口入口處前,大留大哥生動的介紹下,大家一路嘻嘻哈哈的很快活。
此刻後方傳來一陣呼叫,原來是遇見了「班卡拉蝸牛」。大家見識後,放回原野不打擾牠的生活。
好可愛的蝸牛,跟我們院子裡專吃我盆栽的嫩葉的蝸牛就是不一樣。
如果牠也到我們院子,會不會也吃我的盆栽呢?
天氣雖熱,大家的熱情不減,一路認識動植物生態後,當海浪聲傳入耳中,終於到了小紅橋,也就是溪仔口溪的出海處。
小川流入大海,大海包容一切,突然有種被感動的心。
小紅橋上一陣騷動,原來橋下有成群的「青帶鳳蝶」,我的手機拍的不清楚,但是圈起來都是唷!如果您想看清楚些,可以到我格友圓仔花的格文,照片很清晰。連結在本文的最底下。
非常用心尋找動植物題材當幼稚園教學用的園長夫婦。
開始進入海濱的砂石地,意即我們不再有剛才的林蔭或植物可以遮陽了。下圖中海的盡頭(山崖背)是有名的佳樂水,留大哥此話一說,大家都"哇"的一聲。
然而,我們是要往另外一個方向:烏鼻頭海岸。
才啟程沒幾步,我就被這砂岩錯落的海岸吸引。白雲是否延續了「鼻頭草原」的印象風采。如果不是跟著導覽,我想我可以坐在樹蔭底下,望著海,看天空而發呆。
更令人訝異的是這一大片的「蜂窩岩」。岩石經風化侵蝕而形成,凹洞是因海水及寄居生物或有機物積水產生有機酸,逐漸使岩石溶蝕形成孔洞,而像蜂窩一樣。由於地質較為脆弱,要避免踩踏在蜂窩岩上,以免破壞自然景觀。
再來,就是因砂岩經海水侵蝕造成節理,切割成豆腐塊狀,所以給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豆腐岩」,留大哥認真的解說中。
很愛演的一群。
沿著海岸線而行,會陶醉的...
此刻正想像,如果空拍,是否這會是心型石滬?
這一區長型的岩石沙礫,令我想起日本九州青島的鬼之洗衣板,因海水侵蝕而形成凹凸岩形。
附上下圖是日本的鬼之洗衣板比對。
天邊雲彩像母雞帶小雞一樣的可愛。
大太陽底下,還是要爭取難得的合照。
離開這區的海蝕平台後,開始進入潮間帶區。導覽留大哥展示手上的生物,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牠們。
留大哥話語剛落下,就聽到隊友大呼「阿娘喂~」
隊友說是海參,事後確認這黑黑長長的是「盪皮參」。而且還不止一隻呢!到底有多大多長?比對一下就知。
又一聲「阿娘喂~」,已經說不出牠到底是什麼?一節節,長長的一條...
有可怕的觸鬚還是頭?
大膽的隊友用雨傘去撈牠,當時我腦海中想像的是外星生物,會不會突然就冒出水面衝向我們!
奇怪的是,當撈出水面時,身體就扁的像紙片一樣,真的好奇特。我們還笑著說,如果不知牠的名字,我們就為牠取名為:阿娘喂~
還好,事後查証是「斑錨參」。偶...還是會有外星情結,怕怕滴!
我們就在這一區東找西看,還想再看看有沒有更厲害的「阿娘喂~」。
驚聲尖叫後,繼續往烏鼻頭海岸。左邊的電線桿遺跡大有來頭。
留大哥解釋著,海岸線僅有三支電線桿,如同前述提到是軍方和海巡署通訊用,但是莫蘭迪颱風後,撤哨就不再使用而荒廢至今。現在看到的也不過是桿座而已。
一路上看到不少雙色的石塊如下圖:黃色與灰色。也不知網路上大家的想像力豐富,就取名為「金包銀」。金銀雙色石頭,是因不同時期的地質沉積而成,最早為灰色岩石,後再被土色的沙石沉積包覆,因風化速度不同,而有如剝皮狀的景觀,當地人將其取名為金包銀。
去年12月擱淺的巨龍號已近在眼前,當時雖將油料抽離,沒有造成太大的污染,要不然今天我們也許看不到「阿娘喂~」。其實在這個角度下,有它的襯托,海域顯得有她獨特的美。
據說按原訂計畫要拆卸船隻且拖離,卻一再地延期,延宕至今已半年。不過,我寫此文也拖了二個,聽說已拆除完工,所以再去的遊客將不見此景。
這一區是在巨龍號旁的亂石灘,大大小小的石塊,行走起來,確實不好走。可是風景太美,也忘了腳底下的辛苦。
砂岩形成的海底平台,就在這簡易的木階上,也是我們今天的終點「烏石鼻海岸」。
導覽大哥解說著這沙岩是積留千萬年才形成,珊瑚礁也要4~5千年的演變,然而他們如何糾結在一起,卻像個謎一樣地留給考古學家或地質學家去探討。
沙岩上酷似蟾蜍的珊瑚礁。
沙岩經海水侵蝕而成的豆腐岩,在此更加明顯。
有別於上面沙岩上的蟾蜍,這隻是有名的望海「蟾蜍石」。今天風平浪靜,顯而易見,聽說浪大或漲潮時就不易看見全貌。
蟾蜍石的後面,有一隻趴在沙岩上的龍!像嗎?
再一張將牠們都入鏡的畫面,是否龍想吞噬蟾蜍?
留大哥帶著我們去找「我愛台灣」。好可愛,它不是將石頭放在沙岩上哦!是和沙岩結合的蕈狀岩。
像不像工蟻在照顧著蟻包?
海蝕平台處處可見有這樣紋路的沙岩,光是看照片的話,不知情的人會以為是在沙灘上。
還有一隻曬乾的魚,如若不動且與沙岩結合,是否千年後的魚拓即成化石?
從「烏石鼻海岸」望向巨龍號,真的好美。
在這一片沙岩,遇見生命的延展。
溪流的出海口之一,我舔了水,真的是淡水,不是鹹的海水。我喜歡下圖,默默地入海...
留大哥盡職的為我們解說他所知的一切。糾纏一起的沙岩、珊瑚礁、蜂窩岩...
艷陽高照的一天,雖很曬,卻讓我們捕捉到藍天白雲及綻藍海岸的美景。累了,大家都憩息在背山的陰影沙岩平台,準備蓄足體力,沈澱心情回程去。
回程,補拍了未入鏡的大象,也是金包銀的一種。在這短短來回2公里的海岸線,很多想像空間的岩石或礁石,下回您們來,再仔細找找。
回到起點的小紅橋,導覽大哥不忘在回程時撿拾垃圾,帶回社區,讓海岸線維持美麗的大自然風貌,我們真的要謝謝這一群默默奉獻的維護者。
從阿倫的接駁車到屏169線入口處,腳程跟隨導覽留大哥到溪仔口,來回約3.5公里,共花了我們3個小時,真的是很值得走一回的生態旅程。
別忘了,要事前向懇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事前申請入境哦!如何申請,請參考底下的網址。
站內延伸,溪仔口/鼻頭草原之旅:
【屏東滿州九棚】初訪鼻頭草原,青青草原邂逅千變萬化的印象雲彩
懇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進入鼻頭草原跟溪仔口生態保護區往返時間、建議穿著及其他注意事項
一、鼻頭草原生態保護區往返時間約2.5~3小時。
溪仔口生態保護區往返時間約3~3.5小時。
二、鼻頭草原及溪仔口生態保護區建議穿著
請穿著戶外活動衣物(長褲)及球鞋,自備太陽眼鏡、遮陽帽(必備),勿穿著拖鞋、涼鞋,冬季來臨時,東北季風強烈,建議多帶件防風或保暖衣物、帽子。
三、其他注意事項
請進入墾丁國家公園龍坑、南仁山、鼻頭草原、溪仔口生態保護區環教解說預約申請(http://reservapion-s.ktnp.gov.tw/)→入園申請→點選自組團申請→選擇點選溪仔口或鼻頭草原→點選自己預約日期→就會出現申請注意事項(事關權益,請務必詳閱)
四、溪仔口路線洽詢電話
★里德社區發展協會窗口/0985-800-823★
鼻頭草原路線洽詢電話
★九棚社區發展協會窗口/0906-93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