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好友嘉幸運地預訂到「太平山莊」的一間套房。時光飛逝,來到了五月底的出發日。既期待又擔心,因為連日的大雨讓我們憂心太平山的天氣會影響出遊的心情。
清晨,我們從新竹出發,穿過雪隧,看到晴朗的天空,令我們歡呼雀躍。
接近中午11點半,我們抵達太平山翠峰湖環湖步道的停車場。
迎接我們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毛地黃點綴在空曠的停車場前,增添了一絲色彩。
翠峰湖環湖步道全長3.95 公里,海拔介於1,900 公尺至2,000公尺之間。我們從東口進入,西口出,預計約需2.5小時。
木棧道的入口令人嚮往,我們立即大口吸取森林裡的芬多精。
這麼優美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東入口的觀湖平台,我記憶中的翠峰湖卻被白霧覆蓋,讓我不禁想再次前來,再續前緣呢。
觀湖平台展示四季的美景:「春」浴新綠、「夏」洗雨霧、「秋」賞紅葉、「冬」觀白雪的四季體驗。此刻,夏季的雨水超乎預期,我們只能隱約看到乾涸的湖底。
過了觀湖平台,進入「寂靜山徑」,這裡的步道受到地被植物、枯枝落葉層、苔蘚植物等覆蓋保護,少見地表裸露或流失現象。步道全程採用生態工法,以不破壞原始地表、不干擾底層動物為原則,完成這條兼具懷舊風情與原始生命力的觀湖山徑。
我們來這裡就是為了遠離忙碌的工作,真的感受到寧靜,除了偶而聽見鳥叫聲外,只有我們的腳步聲!
步道幾乎全程鋪了枕木,枕木上還釘上ㄇ形防滑鐵條,導引遊客行進方向,目的應是不想遊客踩踏非路徑的生態植物。只是因為陰雨綿綿,枕木和鐵條踩起來有些濕滑。
寂靜是一種邀請,也是一種喚醒。來到「奧陶紀苔原區」,這裡的步道因常年低溫和濕潤,經常籠罩在濃霧細雨中,形成豐富的苔原生態,苔蘚類植物遍布,成就了特別的森林景觀。
在第二個觀湖平台,我們看到湖面右方的白木林,是過去自然淘汰或森林大火所造成的枯死檜木。高山寒冷使得這些樹木不容易分解腐化,加上長年的風吹雨淋露出白樹皮,最終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觀。下圖嘉正在拍那棵獨特的白木。
步道上倒下的大樹和空心樹頭別有一番意境。
這棵樹洞,尤其特別。
往樹洞中心望去,內部紋路如「迷」。
在林徑中漫步,時間彷彿靜止,植物生生不息。
我們尊重這一切的時間軌跡,喜歡這樸實的木橋風格,走起來特別溫馨。
步道上還有許多早年伐木的遺蹟,如下圖集材柱,也只剩下鋼纜及軌道了。
接近環湖步道西口不遠處,設有一個「晴峰解說站」,展示翠峰湖環境生態及伐木運材歷史,這座展示站是以舊有機關車油庫改建而成,屋外鋪設了40公尺長的鐵道,並置放一台車,讓遊客可以感受當時的情境。
毛地黃依然是這裡最耀眼的主角。
即使是不起眼的小花,也為就翠峰湖環湖步道增添了生命力。
記憶中的翠峰湖在今日的霧氣中不復當年的美,但也展現了她今日的風格。尼采說過:「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謝謝好友精心安排的第一天,完美達陣暢遊太平山第一站。二天一夜太平山之旅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