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我心血來潮,從白沙屯沿著海堤步行台鐵最近海的木造火車站「新埔火車站」;半年後,我決定再度挑戰從「新埔火車站」沿著海堤走到「通霄火車站」。
2024年6月8日,我們徒步約10公里,耗時3.5小時完成了這段海堤漫步,並加碼參訪通霄神社。天氣雖熱,不過海風徐徐,這段旅程還算輕鬆愉快。
當天我開車到「新埔火車站」,停好車後便展開了行程。準備進入海堤前,眼前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走累了,便在海堤享用香梨和咖啡。
海景步道的大風車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攝影對象,這次終於如願以償。
多年前,我開車在西濱時,就有一股衝勁想拍攝海與風車,如今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一定要多取鏡幾張。
出海口的螃蟹成群結隊湧向海域,非常壯觀。
天地雖大,一竿在手,釣盡人間悠閒。
抵達通霄後,由於無法再沿海堤而行,我們需轉向市區與海堤平行的鄉間小徑,經過海巡署前往漁港,途中遇見小蘑菇,它長的比我的手掌還大。
終於來到「通霄漁港」,此時我也已曬的滿臉通紅。
找到通霄火車站後,我們查看好回程到新埔的時刻表,然後前往通霄虎頭山公園。因為神社即在公園旁。看到下圖的榕樹,即知神社已抵達了。
通霄神社的鳥居是主要的拍照打卡點,充滿日本風情,吸引了許多網紅。
通霄神社建於1937年,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2002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然而,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拆毀通霄神社和附屬建築,包括任何與「昭和」或與日本有關的字樣等,而拜殿改建為「通霄忠烈祠」,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
整個神社幾乎保留了原貌,如:拜殿、參道、社務所等設施,依舊保留。
環境整潔,不顯破舊,令人讚賞。兩排日式的石燈籠增添了置身日本的意境。
神社內還展示了其他風格的照片,像下圖的撒哈拉沙漠的駝照,勾起我在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的美好回憶。
很不錯的照片展覽。
二戰後,通霄神社拜殿改建為「通霄忠烈祠」,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風格的「燕尾翹脊屋頂」,並加裝國民黨徽,凸顯當時的黨國意識型態。也因此成為全世界唯一有閩南式燕翹脊屋頂的日本神社。(引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資料)
神社另一旁的社務所仍需維修,目前外觀用鐵皮屋覆蓋,似乎又沒有修復的計劃。
參觀後,我們隨意找了階梯坐下,享用自行準備的午餐。
餐後,我們沿著步道往上走到虎頭山觀景台,俯瞰無敵景觀。大家可以看看下圖二張的箭頭處,就是我們從那裡的遠方走到此處。
觀景台上的歷史遺跡:炮台,令人回味無窮。
結束了這半天的行程,下回或許我會安排從通霄前往苑裡,又或者跳脫到台中,探索日南火車站。不論如何,有很多選擇和樂趣,就等7~8月大暑過後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