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到過內灣多次,可是卻沒有走訪過廣濟宮,所以心中一直掛念著要去看看古廟
這次內灣漫畫節我特地安排早上就抵達,就是想會有空檔可以去踏踏古蹟
廣濟宮有二個入口,一個是從內灣火車站往派出所方向廣濟街,到底即是,如下:
另一個入口是在內灣老街轉到大同路,即可看到這石階:
以下這個內灣簡圖,也可窺路線一、二
內灣除了伯公廟和天主堂外,廣濟宮是目前村內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
我一直以為廣濟宮是百年老廟,原來它的故事才是上百年
最不一樣的是因為它遷址/遷廟三次,換了四座廟宇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建於民國71年,直到今天;怪不得我乍看之初,不覺的像是老廟
不過,我還是很開心地來參拜!
入口的山門,屋頂、白雲和雙龍彫飾,倒也讓我看的傻傻滴~
廟裡也沒看到廟公,要不然,我都會跟他們寒喧,了解一下廟宇的特色
所以只能瀏覽一下囉~
這是正殿,供奉著三官大帝、開漳聖王、天上聖母和褒忠義民爺
廟宇牌樓,左右對稱,莊嚴又不失宏偉
而左右對聯,也取廣與濟字為首,內容如下
右:廣佈威靈錫福無疆千載壯 左:濟福應驗沾恩有自萬家春
有點深奧,我又笨,沒廟公可問,自己猜應該就是護佑內灣!(國文沒學好啦~)
再仔細看左右的石彫窗櫺,真的忍不住去找廟公,因為一般選用時,都會有其背景
結果仍沒有見著,反倒是看到義診的師兄師姊們,在認真的服務村民
廣濟宮沿革誌,這是我唯一在這裡看到的簡介
正殿裡的二只大擲筊,會心一笑~
正殿的對面是中正台,一般是野台戲謝神的舞台
早上天氣晴朗,連雲彩都很夢幻
我從廣濟路的入口進來,由大同路的入口出去
這石階特別讓我有感,而且兩旁石柱的對聯也引我暇思,一樣引用廣和濟二字為首
右:廣福赤子祥雲浮紫閣 左:濟助黎民瑞氣繞朱門
廟宇不大,有神則靈
沒有廟公的解說,短短15分鐘即瀏覽完成,步入下一階段的漫畫館~
廣濟宮資料來源:http://emmm.tw/L3_content.php?L3_id=1939
廣濟宮簡介
廣濟宮,是目前村內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其源自民國八年因地處偏遠且惡疫流行及長年遭受生蕃猛獸危害,庄民乃奉迎褒忠義民爺於今大同路尾之民宅設廟,名曰:平和宮。
民國17年,因人口遽增且轄區居民原敬奉橫山沙坑三元宮,因山路崎嶇拜祭不便,庄民決定於今天主堂現址興建較具規模之廟宇,且更名曰:「廣濟宮」,除了原已恭奉之褒忠義民爺外並增加供奉三官大帝、開漳聖王、天上聖母。
民國26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致使該廣濟宮諸神明遭受廢棄。
民國3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後,一因聚落逐漸上遷,二因日據時期將舊廟改做他用已毀其神聖性,故擇定現址遷建復原。
民國71年,因其建築歷經了四十寒暑的風雨侵蝕而有頹圮之虞,故由當地有心人士籌組籌建委員會而予以整修改建至今。
歷史沿革
中華民族立國亞東,文化傳統,淵博流長,崇往聖賢以律己,信仰自由而益世,誠意正心,祀神禮佛,我新竹縣內灣鄉廣濟宮,轄區善男信女,正源此而傳承也!在民國初年間,因生蕃猛獸為害,及地處偏僻,居民們倡議為供奉義民爺,開漳聖王,假民宅設廟,名約平和宮,嗣以人口日增,威靈日顯於民國十五年間,本轄區原敬奉大平地三元宮,因山路崎嶇,拜祭不便,內灣迤至南河隧道止。轄區內眾信士商決,擇於大同路天主堂現址,興建一座較為寬敞,頗具規模之廟宇,易名為廣濟宮,供奉三官大帝,開漳聖王、天上聖母義民爺,自此二十年中,神祐民安社會祥和,豈料,日本殖民統治下,將該宮廢棄,幸獲先總統蔣公領導全國軍民對日捌年抗戰,終告勝利,台灣重回祖國懷抱,共享民主憲政,復經眾信士共同研議擇定該宮現址,作為遷建福地,於民國三十五年吉旦,在眾信士全力支持下,遷建工程當年即告完竣。
無如!四十年寒暑,風雨侵襲頹毀之虞,實非杞憂,於民國七十一年秋月,策組籌建委員會,推一百三十八位委員發動,及遠近信士熱心挹注,仁風義舉,銘感殊深。如今,宮貌輝煌,簷牙高啄,畫棟雕樑,琉璃耀目,亭台樓閣,氣勢非凡,正側門樓和中正台,不僅風格特殊,更見巍峨莊重,至於層巒聳翠,飛瀑晶瑩,吊橋兩座,不啻雙龍臥波,更使眾心悅目,鐵公二路,穿梭不息,香客商旅,莫不稱便,憶宮之重建,自民國七十一年九月鳩公,為時迄今二年有餘,既可求眾神之久安,酬恩澤於萬一,亦可娛眾信之無忝,目鴻福於永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