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二日遊,在經過一天半的行走後,為了節省時間與路程,還得趕回新竹上課,所以前一晚即在google上神遊一回,想說回程新竹時,那個景點最順路,資料跳出來的就是「頭城老街」。
下午2點了,飢腸轆轆,真怕老街上的小吃店已打烊。我們二人看到有商家就趕快進店中確認,也顧不得要不要google美食。二人點了拉麵和魯肉飯,再加點生魚片和燙地瓜葉,不踩雷就是,連店家商號是什麼都忘了。
吃飽飽才有力氣探索老街。
好友宇趁機買了不同的水煎包,擔心等會回程肚子餓,可以在車上裹腹,很貼心。
原以為頭城的老街和其他地方一樣都是重覆又重疊的小吃和紀念小物。看完地圖,決定一趟簡單的知性之旅,從建築風格的演變,得知其豐富與多樣,宛如可以穿梭時光隧道,發現老街的魅力。
仰望光采的蔚藍天空,與想要留住舊時光的老瓦片、老牆,意外譜出諧和的照片。
光影與拱門是日治中期以前的磚造洋樓,陳春記、源合成商號就在此。
靜謐的午後,沒人打擾的廊道。
生命力依然存在與旺盛。
巷弄文化,最可以讓歷史和人文重疊,再呈現她的美麗。
原本在二棟樓的中間,只供行人通過的狹長空間,頂端刻了頭城當地作家的作品,陽光灑下來,會將詩句拓印在兩旁的水泥牆上,可惜當時不夠明顯。
是呀!「我在老街找到妳」。
要不要來我家騎樓看貓,喵星人很多。
比較現代的彩繪。
屬於日治中期的建築物:新長興樹記。
為三間二進式街屋,是當年頭城最大的南北雜貨批發店。
地上揭示著與老紅長興同時興建的地磚。
牆面的示意圖,刻畫出不同代表的建築。
前面提到我們前一晚google找的景點時,就是跳出這個畫面,如今我也真實地站在這裡依樣拍攝。
這片池塘是一百多年前頭城大戶盧纘祥的卸貨碼頭,遠方那排水泥房應該都是後來泥沙淤積才得以蓋起來的。在池塘的倒影下有點歐風的感覺。
池塘旁的老樹,根莖幹交錯,混然天成。
背光下,日治後期鋼筋混泥土建築,就是占地廣闊、建築宏偉的盧纘祥的住宅。
盧纘祥居所前,細細品味她的故事。
民國87年美化競賽優等。
老街建築中有屬於清代傳統閩南風格者,如十三行;現在也大都由文創藝術家進駐。
這十三行的古宅,仍有後代人居住,因為一旁正在修繕,完全無法呈現原來面貌,只得草草欣賞一回。
最後,集結老街上各款式的木門,有懷舊時刻的FU。左上與左下:南門土地公廟旁的陳春記商號老街上的木門。右上:源合成商號的木門。右下:新長興樹記的木門。
地址: 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或者google頭城老街即可)
二日遊的宜蘭,是隨興而走;走一回也才知疫情後,很多事物會有所改變,但也知有些會變的更好,因為蛻變,才知珍貴。
宜蘭行閱讀延伸:
【宜蘭】半日遊懷舊的日式木造「天送埤火車站」和散步的好景點「安農溪分洪堰公園」
【宜蘭】耍廢在安農溪畔的「落雨松秘境」;沒有古典風的「紅樓夢」,只有好吃的鐵板燒。
【宜蘭】無緣的懷舊款「大洲車站」;充滿愛心的「蝸牛慢慢走」蔬食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