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49.jpg

爬山、登山不一定是為了征服高山,有些感受是金錢買不到的,生活要變的多采多姿,不要在腦子裡想,起身而動,才有實質意義。所以這回的古道登山行,就是在很隨緣的機會下,由好友芸做好離線地圖的功課,驅車前往這不是很有名,卻頗具挑戰性的登山一日行。

11月19日陽光明媚,車行至打鐵寮古道入口處的停車場。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38.jpg

 

自助停車價格。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40.jpg

 

現場沒有收費員或監視人員,地主善心,我們就要有道德良心,自動投幣。

IMG20221119074313.jpg

 

停車場的右側,步道緩緩而下,便是往打鐵寮古道和登山口。

IMG20221119074452.jpg

 

網路上查詢打鐵寮古道,它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為古道入口原有一家打鐵舖,提供入山採樟腦的腦丁所需要的鐵器;而另一種說法是,早期山區原木由此運至平地,伐木工人將木料順著陡坡滑下,木料撞擊山壁伐出類似打鐵的聲響,因此稱此地為打鐵寮。古道上有三座由地方人士捐建的糯米橋,分別為太平橋、濟安橋和東興橋,都在今天的行程中會有趣的出現。

很快的,我們就來到太平濟安二橋的建橋石碑,建造時間為大正15年(西元1926年),上面記載捐獻人名,字跡已斑駁,人名看不清,只看到橋名。放大在右上角。

IMG20221119074703.jpg

 

第一座糯米橋,只剩一個橋墩,其他的都是新建的水泥橋墩。

IMG20221119074913.jpg

 

很快就到了第二座糯米橋,上面寫著「濟安橋」,拱橋的模樣很有古典風!

IMG20221119075018.jpg

 

過了濟安橋以及一段平坦的泥土路後,迎來的是原始林徑最多的蕨類寄居在樹上,形成特別美的風景。

IMG20221119075557.jpg

 

偶而來一段石頭路,緩坡好走。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4.jpg

 

古道或登山路徑的定位標示牌,在發生山難或危險時很重要,我也是跟著山友們才學習會看此標示。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5.jpg

 

阿公打鐵店和阿母柑仔店,是過去打鐵寮古道還是主要幹道時,來往旅客的補給站。如今已剩二根石柱以及入口矮牆,再加上後人刻板的標示,留給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IMG20221119080730.jpg

 

接下來是一段小小爬升的石階路,不難走。

IMG20221119081011.jpg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0.jpg

 

有名的廢棄岡哨,不少山友都在這裡休息,準備繼續前進。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4.jpg

 

岡哨裡的風景畫。

IMG20221119081654.jpg

 

我們沿著岡哨外的木棧道前行,一路上有很多分叉路,好友用離線地圖確認我們的行走路線外,我們也選擇稍為具有挑戰性的電塔和木橋的路徑。

IMG20221119082432.jpg

 

空曠處,可見大溪鄉鎮之美。

IMG20221119083007.jpg

 

一路上,還有三兩朵提早報到的桐花。

IMG20221119084145.jpg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20.jpg

 

往鐵塔的路線,較少山友,路上也有些障礙,如橫亙在路中央的倒樹,得先跨過前倒樹木,在彎腰低頭穿過後倒樹木。倒樹教會我們的是......人要謙虛,才能前行。

cats-20221119-01.jpg

 

再次來到三叉路,除了路標,我們也再次確認離線地圖。

IMG20221119085436.jpg

 

正確無誤抵達木橋。

IMG20221119093425.jpg

 

喝水、吃早午餐,補充體力後,當然也要在此紀錄木橋。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23.jpg

 

IMG20221119093004.jpg

 

仰望木橋上的蕨類寄生狀況,若只是縮小在某個範圍內,會以為在南洋林區內。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24.jpg

 

離開木橋後,抵達大樟樹,這是一處很明顯的標示,上行有二條路線,我們是沿著黃色路線到白石山主要稜線到白石山,回程是從白石山沿著咖啡色路線,即山壁而回到大樟樹。在這裡一位正在休息的大哥告訴我們,走稜線上山,大約15分鐘;但是若從山壁而爬升到白石山需45分鐘。所以我們先上稜線再下山壁,等於都走過囉!

IMG20221119095520.jpg

 

稜線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貝石坑洞。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27.jpg

 

前人超用心的將石塊打出一坑坑穩當又安全的貝殼路。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28.jpg

 

白石山上的達摩祖師像,google搜尋好久,完全沒有任何資訊顯示是何時?何人?彩繪在大石頭上。

IMG20221119101218.jpg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33.jpg

 

不過,沿著石頭頂端再往右些的制高點,倒是很好的眺望點。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40.jpg

 

IMG20221119101345.jpg

 

 

白石山沒有三角點,所以...還是要舉牌留念!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59.jpg

 

這片巨石,可以拉著繩索上去,也可以由前面的制高點,沿著巨石稜線走過來。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77.jpg

 

巨石寫上白石山,吸引不少山友爭相拍照。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74.jpg

 

再沿著岩壁走到一處三叉路,會看到這一池美美的小石臼。

IMG20221119104951.jpg

 

這位是幫我們拍照的山友,也是他的朋友提到的攝影大師,取景他的鏡中鏡。

IMG20221119105029.jpg

 

可是,我卻喜歡自己拍石臼中的荷花,在半光影下,明暗對比,呈藝術與神秘感。

IMG20221119105217.jpg

 

在石臼的左方往下拉繩陡下後,即可沿山壁行走,欣賞整片壯觀的大岩壁。那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致。

IMG20221119105744.jpg

 

左邊的石壁,其實就是白石山稜線的下方。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85.jpg

 

行走於岩壁,另一邊是斷崖,路很窄,仍要小心。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90.jpg

 

來個攀岩的挑戰......別學喲!裝腔作勢而已~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96.jpg

 

跟在我們後面的山友(也是幫我們拍合照的朋友),真想爬勒!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03.jpg

 

石壁有點海蝕洞的模樣,傳聞過去應該曾經是海面下?

IMG20221119110611.jpg

 

IMG20221119110051.jpg

 

像不像骷髏一對深陷的眼睛?

IMG20221119110315.jpg

 

即使是在海蝕洞般的岩壁,仍有生命力存在的氣息。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05.jpg

 

很神奇的糾結藤蔓。

IMG20221119114619.jpg

 

還有親親石。

IMG20221119115543.jpg

 

最後下切回到木橋,我們走另一方向的林徑,前往東興橋,就是最有名、最完整的第三座糯米橋。糯米橋用石塊、紅磚加上糯米增加黏度加以堆砌,建造出堅固的拱橋。

IMG20221119120319.jpg

 

橋下潺潺溪水,還有壼穴地形,橋墩已被苔蘚蕨類覆蓋,與自然環境融合的景象,有一股思古幽情,不禁油然而生。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13.jpg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23.jpg

 

東興橋的周遭,溪水清淺,很愜意的休閒之地。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28.jpg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32.jpg

 

綠意盎然的打鐵寮古道,除了上行至鐵塔那段辛苦些,全程好走,景色又美,真的很值得走一回。

IMG20221119121446.jpg

 

古道靈魚,請勿抓魚。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34.jpg

 

掛上牌告的警示,確實有必要,因為池裡魚兒不少,悠遊自在,別破壞了牠們的生活。

IMG20221119124150.jpg

 

塘邊一棵曼陀羅,盛開金黃色的花,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37.jpg

 

曼陀羅開花,很震撼的美。

IMG20221119124245.jpg

 

結束今天行程,回顧我們的路線圖,下圖是停車場旁的標示地圖,紅底白字的「現在位置」就是我們起步的停車場。與右下方的實際離線地圖行走的綠色P形比對,非常有趣。

IMG20221119074433.jpg

 

古道和白石山的路徑,其實有很多分叉和不同途徑,例如,可從慈湖的百吉隧道進入登山路徑,也是不錯的選擇。大部份的遊覽車或觀光客就是選擇此路線上白石山。

白石山海拔625公尺,不高,陡坡也是順順地;我們8點出發,回到停車場大約是下午1點半,來回行程約8.8公里,花費5個半小時(含休息及用早午餐)。駛離停車場,眼前一片波斯菊,似乎也在跟我們揮手說再見;期望未來想走古道和登白石山的朋友們,有個愉快的行程一起分享。

打鐵寮白石山_221119_143.jpg

 

 

arrow
arrow

    鐵蓮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