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末,連續下了幾天雨,我們擔心草嶺古道的健行會遇見濛濛細雨,也憂慮主角「芒草」會大受影響。對我第一次行旅的地方,總是會特別罣礙天氣的好壞,雖然我還需要安慰他人說不要擔心,其實心裡還是很糾結的呀!幸好出發之日,完全轉變陰霾不定的氣候,翻轉為暖冬艷陽高照,真的是太陽神君有保庇。
我們這車「圓仔花古道麻吉團」追尋草嶺古道芒草之旅,從早上6點半自彰化高鐵站出發,一路行經員林、彰化交流道、台中、竹東、大溪撿人客,耗了3個小時全車到齊,也只有小善存的全宥遊覽車願意這麼大氣的接受我們超多小氣的要求。
一日遊的親子團行程,早上就在遊覽車上快樂的度過,直達福隆遊客中心拿午餐的便當。這便當幾乎是去草嶺古道的朋友都人手一袋,可說是古道上謂為奇觀。不過,我們這一車的朋友都不想手提一袋,不到12點,就在福隆遊客中心呷便當,吃光光滴!
草嶺古道位於台北縣貢寮鄉和宜蘭縣頭城鎮,大約在宜蘭線鐵路貢寮站和大里站之間,這是歷史上淡蘭古道的一部分。全程約8~9公里,步行時間大約2.5~3小時。我們的行程如下圖,由遠望坑親水公園出發到大里天公廟及火車站集合。
便當吃完,一車直往貢寮的遠望坑親水公園。我們在土地公廟旁下車,綻藍的天空是不是真的証明好天氣呢?
出發前大合照,很大一團的親子團哦!
我們開始步行,當時此地準備出發的遊客不少,從這裡出發,大概比從貢寮火車站節省25分鐘之久。從這裡到登山口,大約要走30分鐘的柏油路。
我是不是包太多?呵呵...自我解釋,生病中不想吹風和日照。(掩面)
沿途不經意地出現芒草就令我驚喜不已。
也出現不少寫真攝影的高手,準備獵取芒草的美景。
一路上,指標非常的清楚又密集,想迷路都難。
這一片梯田,據說是圓仔花去年來草嶺時遺漏的地方。因為去年她們搭保母車,一路直達登山口。
遠望坑親水公園位於草嶺古道的北端入口(貢寮鄉遠望坑),四面環山、沿著步道漫步梯田與溪谷間,許多自然生態,園區內有步道、溪瀑、涼亭、生態池…等,非常適合親子同遊。我們...只是路過。
這場小旅行,讓我見識了為什麼草嶺古道這麼夯,因為入口的梯田就吃了我不少手機的容量。很可惜沒有背類單,只用手機拍,還是有些遺憾。
準備插秧中的水田,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美的像是一幅畫。
白/米色的芒草,在太陽光下發亮,不禁多拍幾張。
進入古道前,平坦的柏油路,好走又舒活,當然,我還是墊底的一員啦!
熱門景點,路標一點也不含糊。
位於草嶺古道的跌死馬橋,名字非常有意思,百餘年前還是座木橋,十分窄小,有民眾從基隆騎馬到此,馬匹已疲累不堪,在窄橋上曾摔死過幾匹馬而得名。日據時代,跌死馬橋已修整成石橋,基底是拱型,為了安全,還在兩側加上石磚護欄。
其實,我是按地圖找地點名稱,當天並沒有發現上圖就是跌死馬橋,還一直以為大榕樹旁一座橋才是。直到今天寫文時,古哥一下才發現原來這才是跌死馬橋。
我們從正中午開始出發,天氣真的很好,甚至開始熱了,大家不免在沿途看到清澈小溪就受不了誘惑而下水玩耍。
又有點懊悔沒帶類單,因為蜘蛛網用手機不好拍,也不美。
從遠望坑走到大榕樹1.2公里,清鬆又可優雅的前進,真的很舒服。大榕樹下的溪流,又滯留了好多玩水的朋友。
大榕樹是草嶺古道上有名的景點,聚集不少遊客。在此歇腳後,即將轉進一段陡坡,雖然是林蔭道,不會太曬,但走起來會感覺吃力。
所謂的陡坡,即類似如下圖的石板階梯。
不經意看到路旁還有此警告語,倒也想看看牛隻。
一段辛苦的爬坡後,終於來到今天第一個集合點:雄鎮蠻煙摩碣。
這是一個很大的石碑,上面鐫刻著「雄鎮蠻煙」四個大字。「雄鎮蠻煙」摩碣位於古道半山腰、海拔約240公尺處,相傳是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行至山腰之際大霧彌漫方向難辨,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故就地題下「雄鎮蠻煙」四大字摩崖刻勒在石碑上,藉以鎮壓山魔。有首古詩描述「雄鎮蠻煙」碑:「雄」旁其卯星,「鎮」迫龍更抱心胸,「蠻」氣霏霏龍吸雨,「煙」兌亨亨虎吞風。「雄鎮蠻煙」四字雄渾豪邁勇而有力,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節錄自網誌)
確認大夥兒都到了,拜託新竹來草嶺的朋友幫大家大合照。
豎立一旁的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解說古道之行的閒情逸趣,倒是很貼切。
從雄鎮蠻煙到埡口的路段就好走多了,緩慢中可遇見獨有的古道魅力。
熱辣的陽光雖不致於像夏天般的火熱,卻也抵擋不住小溪吸引。
古道上不知名的小花,也許惠跟我說過了,沒有當場筆記,回來就全然空白。
是不是最美的風景是人呀?
浪漫的芒草,隨風飄然揚曳,在金色陽光和藍天的襯托下,銀色翻滾令人癡情。
緩慢行進中,也到了虎字碑。
由清臺灣總兵劉明燈所題,以草書所勒的「虎」字碑,矗立在海拔約330公尺、接近嶺頂隘口處山徑步道旁約4公尺處的一石塊上,上款落有「同治六年冬」,下款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相傳當時劉明燈出巡噶瑪蘭,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故取「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之意,而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題下「虎」字勒碑鎮風。如今虎字碑已與「雄鎮蠻煙」摩碣同為國家三級古蹟,從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可窺見先民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節錄自網誌)
虎字碑到埡口觀景亭才130公尺,一眼就可以望見觀景亭。
我們去的時間稍晚了止,芒草沒有前幾週來的多,可是它依然不減風采,滿足了我好多鏡頭。
忘記是誰大聲地嚷著,要我看山頂上的牛隻,怪不得一進入觀景亭,特殊的牛味就有了。
觀景亭上可見附近沒多遠的地方就是嶺頂,也就是基隆與宜蘭的分界線。兩層樓高的涼亭,視野更好,可看見孤懸海中的宜蘭地標龜山島和下方大里附近的海岸、漁港以及鐵路和公路。
從啞口觀景亭處可上接桃源谷步道-草嶺線。
在草嶺線的休憩亭,我和顯的女兒合照,很明顯的削皮前和削皮後的蘋果臉蛋。
好友瑾愛上這一片草地,趴在草皮上享受大自然的一刻。
而我...依舊是眷戀著...海。
埡口觀景台下方的土地公廟,是我們第二個集合地點,也許是我走的慢了,前驅隊伍可能都往終點大里天公廟去了。
我們未出發的,仍要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呀!
離開土地公廟後,有二條路徑可抵護管所,一是沿著山路呈之字形下山;另一是直接穿過平行的之字下山;各有不同的景緻任君選擇。
我和瑾跳皮些,一段走之,一段穿越而下,想看看不同區別。
抵達護管所之前,瞥見「客棧遺址」的指標,好奇地看了地上的木板遺跡。
一旁的說明,清楚的說明是盧宅客棧,是清朝時期客旅自台北到宜蘭或宜蘭回台北崎嶇古道的中途落腳休息點,由於四周並無房舍,因此曾是早期古道上重要的小客棧,當盧宅主人過逝後,加上草嶺古道之交通用途變小,後代子孫不再提供客棧休旅,今天只留下斷垣殘壁供後人憑弔。
古道上的台灣山菊,可惜晚來了,要不然整片山林中處處可見金黃小花,也是芒草外的一篇。
終於抵達護管所。
果然古道上好多故事,沒有白來。護管所原來是林務局為了林地管理所設置的林地護管所,後來因為來草嶺古道遊客漸多,護管所原地拆除後改建成現在的遊客中心,一樓提供為休息室,二樓供護管所使用。
我們古道的終點「大里天公廟」到了,映入眼簾,吸引眾多朋友的就是許願池。
小朋友爭先搶後的要銅板試手氣,開心的很。我卻忘了試我的手氣...
氣勢飛凡,莊嚴肅穆。
天公廟面向大海,此刻正好普悠瑪呼嘯而過。
大夥興緻很高,為完美的古道行畫下句點。
古道結束後,我們要前往當天的重頭戲:海饕四季主流宴,享用我嚮往已久的無菜單料理晚餐。等我格文喔!
好友寫的格文,閱讀延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