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時,「傳家生活小館」就非常有名,網路上對她的介紹從未中斷,且都是正評。3月下旬與高中老師和同學聚會,就約在這用午餐,享用及懷舊客家菜的料理。
老字號的餐館,根本不需要華麗的招牌。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一定會在光復路上一直找大招牌。
早年客人到,都會敲鑼,現在只剩擺飾的功能。別小看它,是古董唷!
傳家一直在搜集客家庄的古物,而且數量多且非常完整,以下很多照片因餐廳的燈光,拍的不夠清晰,可是每一樣古物都是珍品。甚至新竹縣市的文化局有相關的客家人文展覽時,都會向傳家生活小館商借各項古物,增加文化展的可看性。
入口的右手邊,架子上有二個竹籃,超級想念,那是我阿婆(祖母)那個年代的暖暖包。就是天氣冷時,竹籃內放木炭,手提著,很暖和。我阿婆用的很小,可以放在大外套裡,很不可思議,對嗎?
一樓的座位不多。
上二樓後,第一眼就被牆上各式各樣的紅粄模具(閩人稱紅龜粿模具)吸引。小時候的記憶,依稀記得阿婆做紅粄用的木模,然後搓好的紅粄放進模具撫平後,再加紅豆餡,再覆上一層紅粄,上下黏合,取出即是紅粄。
這樣的模具串起好多人的回憶。
等待其他同學的時間,先來看看各項古物。
清末民初橘緞地花鳥繡劍帶。
客家庄的古門。
清末柳葉形如意紋雲肩。
清中期黃龍紋鳳尾裙。
還有整套的客家人衣裙,算是搜集的很完整。據說三樓還有很多。
大家到齊,上菜前,一定要來個合照。老師和我們如同姊妹般,如若師丈不坐在旁,是不是分不出老師和學生?
正統的客家料理,在上菜前都會來一份免費的「柒霸」(客家話,糌粑)。
招待的小碟前菜:毛豆和豆干。
客家炒粄條。不油不膩不鹹....好像返轉不是道地的客家人吃的重油重膩重鹹厚?時代的改變,務農的人已銳減,不再需要重口味了,這樣清淡的炒粄條料理,我們大家都愛。
九層塔煎蛋。老師特別請廚房要加蚵仔,怪不得吃起來口感特別不一樣。
客家料理怎可少了他:梅干扣肉。
傳家的招牌之一:金莎豆腐。
地瓜飯是真的有大大顆的地瓜。這還是師丈刻意盛的喲!
時蔬:碗豆苗。
清蒸鱈魚。
山藥雞湯,料多好實在。
大家一定覺的很奇怪,怎麼沒有白斬雞?當然有,只是老師和我都不喜歡,因為小時候吃太多....現在一點都不會想吃這道。
離開前,老師幫我們介紹板娘,也是我們的學妹。真的不簡單,疫情二年多,考驗了餐廳的應變能力,如今疫情緩解,更要來多多捧場。
傳家生活小館: 臉書粉絲頁
地址:新竹市光復路一段318號
營業時間:10:00~14:00 / 17:00~21:00
電話:03-579 598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