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3年10月27日竹北社大芳療DIY日誌。
一學期一次的校外走讀及融入式教學,這回安排的是有美麗的山、清澈的水,同時孕育了肥美的田土,和養育了世世代代的人們:竹北東海窟。
竹北「東海」名稱的由來是在頭前溪未整治治水工程前,溪流四溢分支,在「東海」之西南形成一處很大面積的潭窟,潭水充沛浩瀚似大海,六家當時居民較多,此潭窟位於六家的東方,因此民眾稱之為「東海窟」。
走讀東海窟後,大家一起在「玩印工作室」體驗絹印布包的樂趣。
2024年10月27日的行程規劃如下:
10:00 玩印工作室集合
10:15~11:15 東海人文導覽,走水圳、水田、伯公廟
11:30~12:30 午餐自理
12:30~13:00 走讀講評
13:00~14:30 絹印DIY
14:30 賦歸
大家準時在玩印工作室集合,先由創辨人小周介紹玩印工作室的過往及理念。玩印工作室座落在新竹竹北高鐵旁的一片水稻田間,自2013年創始至今,一直秉持傳統手工技藝的感光曬版,推廣「絹印」這項懷舊的手工印刷。創辦人是一位年輕人,也是今天導覽行程的小周。玩印的空間,以前是小周家,長輩的工廠,因產業外移而閒置,他們在投入整理的過程中,不時看著窗外大片稻田搖曳,微風徐徐,感受到這塊地一直保持著原本的樣貌。他們覺得人們會更需要有溫度的東西,因此朝絹印的方向,除了期望有創新的可能外,也讓一般民眾可以體驗絹印的樂趣。
不過大家時不時就被窗外搖曳的金黃色太陽蔴(菽蔴)吸引。
這是休耕期間,限定的美拍秘境,秋日黃金海。
十分鐘介紹後,開始走出戶外,套句同學的話:在這裡綠意和高樓共享一片天空。下圖照片的右邊是稻,左邊呢?小周問大家。
途經巷口,下圖右的大樹也許不好認,只要看到滿地的橄欖就知是什麼樹了。
從玩印工作室步出,每十公尺就有一個亮點,這是什麼呢?小周介紹著,水圳旁的三種防風林之一,就是竹林,在這裡都可以看到。
廢墟的「太原堂」。
聽說已被整片承租,是否開發為文青的咖啡店,不得而知,拭目以待吧!
甚至如下圖的駁坎也有它的故事,就是將石頭堆砌,當成防止泥土流失的防洩牆。如今保有的駁坎也變的少,能再遇見,只能說見證歷史的轉變。
沿著舊港圳而行,圳水清澈見底,真的是為城市中保有乾淨水源的一地。
綠地外,依舊可遙望竹北鬧區的高樓大廈。
走在鄉間小路,在興海街上遇見「金雞山庭園咖啡」,小周介紹著這座園特色及主人對庭園餐廳的堅持:不接受散客,只接預約制的團體用膳及活動。當下學員起哄要在學期結束的聚餐時來此享用餐點。
走讀結束,回到工作室,小周做了總結以及工作室為了2025年推出的新春紅包袋等文創用品。
餐後休息片刻,瀏覽了玩印工作室60色色票牆,顏色的名稱也很有創意。例如,不再以傳統的黃色來編號,而是以油菜花、絲瓜花……等來命名。
下午的重頭戲來了。由美女老師介紹絹印用的網版。
指導大家如何「壓、抬、刷」三步驟。
色板拿法的示範,學員認真舉手模擬,投入度百分百。
解說完成,大家啟動芳療DIY的模式,開始滿場飛…找尋自己喜好的圖案網版。
相互討論及支援,例如:幫忙壓版模,讓刷的過程順利成功。
立體感官式的絹印作品,很棒哦!
絹印後,吹風機烘乾幾秒即可完成。
時間快速在指縫中溜過,檢視大家的成品。
很開心在東海未來不知是否會被新竹科園區壓擠和徵收前,完美的走讀和絹印,開心度過一天,為東海留下見証不是只有科技才是美好的。
玩印工作室: 官網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東海一街95巷46號(2F)
電話:03-657-9597
小插曲補註記:
10月24日是十月份第二個颱風:潭美,因為她的飄搖不定,一度讓學員崩潰,要參加還是不參加,猶豫不定。雖然報名了,仍害怕風雨來亂,幸虧新竹的風雨不大,25日~26日,天氣穩定,終於27日順利成行。
當天早上,陽光普照,開心走讀,大家收穫滿,中午後在玩印工作室手作絹印布包,就在我們用午餐時,窗外開始下雨,大家一直慶幸運氣真好呀!
資料補充:
竹北東海里位於竹北市中心東南端位置,距市中心約八公里,東鄰芎林鄉下山村,以東山溪為界,西與隘口里、十興里相連、北以舊港圳成天然地界,再與十興里犁頭山下為鄰,南隔頭前溪與竹東鎮員山里相望,境內有舊港圳流經東海窟、三崁店。我曾經和好友嘉在2022年從東海出發,花5小時繞行竹北、芎林和新埔三市鄉鎮一圈,閱讀延伸在以下的網址。